
1、硬件平臺
power pc 處理器;
主頻1.2GHz,cpu 4核;
內存8GB;
FLASH 1GB。
2、操作系統
代碼可控的經過裁減內核的Linux操作系統。
3、內部硬件模塊
采用雙路交流電源獨立供電,任一回路電源中斷不造成裝置故障或重啟;
DC:110V或220V(-20%~+15%);
直流電源電壓紋波系數小于5%;
支持采集信息的本地存儲,保存至少半年的采集信息;
支持上傳事件信息的本地存儲,保存至少一年的上傳事件信息;
本地日志審計記錄條數≥10000條。
4、接口規范
采用RJ45接口;
具備不少于8個10M/100M/1000M自適應以太網電口(支持網口擴展);
兩個交流220V/50HZ,電源插座;
兩個電源開關;
四個USB2.0接口。
5、電氣性能
電源
a) 采用雙路直流電源獨立供電,任一回路電源中斷不造成裝置故障或重啟;
b) 直流電源電壓:可支持110V或220V,允許偏差-20%~+15%;
c) 直流電源電壓紋波系數小于5%;
d) 直流電源中斷100ms,裝置工作正常,性能指標不下降;
e) 電源模塊失電信號有硬接點輸出。
環境規范
a) 運行溫度:-20℃~ +60℃(-25℃~+70℃貯藏運輸);
b) 操作濕度:不大于85%。
大氣壓力:
a) 70kPa~106kPa。
6、幾何及物理特性
尺寸:采用1U整層機箱;
重量:10kg。
7、數據采集
數據采集滿足如下功能:
1)支持對變電站站控層或發電廠涉網生產控制大區內的服務器、工作站、網絡設備(交換機)、安全防護設備等監測對象進行數據采集;
2)支持采集服務器、工作站的用戶登錄、操作信息、運行狀態、移動存儲設備接入、網絡外聯等事件信息;
3)支持采集網絡設備的用戶登錄、操作信息、配置變更信、流量信息、網口狀態信息等事件信息;
4)支持采集安全防護設備的用戶登錄、配置變更、運行狀態、安全事件信息等事件信息;
5)支持觸發性事件信息的采集和周期性上送的狀態類信息的采集;
8、通信功能
與服務器、工作站設備通信
支持采用自定義TCP協議與服務器、工作站等設備進行通信,實現對服務器、工作站等設備的信息采集與命令控制。報文格式包括報文頭、報文體和報文尾三部分。
與網絡設備通信
1)支持通過SNMP協議主動從交換機獲取所需信息;
2)支持通過SNMP TRAP協議被動接收交換機事件信息;
3)采用SNMP、SNMP TRAP V3版本與交換機進行通信;
4)支持通過日志協議采集交換機信息。
與安全防護設備通信
網絡安全監測裝置與安全防護設備通信應支持通過GB/T 31992協議采集安全防護設備信息。
事件上傳通信
采用DL/T634.5104通信協議;網絡安全管理平臺作為服務端,
網絡安全監測裝置作為客戶端;采用自定義的報文類型;TCP連接建立后,首***行基于調度數字證書的雙向身份認證,認證通過后才能進行事件上傳;只與網絡安全管理平臺建立一條TCP連接;
服務代理通信
采用基于TCP的自定義通信協議;
網絡安全監測裝置作為服務端,網絡安全管理平臺作為客戶端;支持多個TCP連接,至少支持4個;對未配置的網絡安全管理平臺IP地址發來的TCP連接請求拒絕響應;
9、性能指標
1)Ⅱ型
網絡安全監測裝置采集信息吞吐量≥1000條/s;
2)Ⅱ型
網絡安全監測裝置支持監測對象數量≥100;
3)Ⅱ型
網絡安全監測裝置內存≥4GB,存儲空間≥250GB;
4)對上傳事件信息的處理時間≤500ms;
5)對遠程調閱的處理時間≤500ms;
6)具備9個10M/100M/1000M自適應以太網電口(支持網口擴展),采用RJ45接口;
7)通過IRIG-B同步,對時精度≤1ms,通過SNTP同步,對時精度≤100ms;
8)在沒有外部時鐘源校正時,24小時守時誤差不超過1s;
9)平均故障間隔時間(MTBF)≥30000h。
網絡安全監測裝置功能:
部署電力監控系統的安全Ⅰ區、Ⅱ區部署
網絡安全監測裝置,采集涉網業務的主機設備,包括監控服務器、保護故障錄波、電量采集裝置、網絡設備及安全設備,實現對網絡安全時間的本監視和管理。
設備參數:
1) 1U整層機箱,整機無旋轉部件;
2) CPU 4核 1.8GHz,8GB 內存;
3) 256GB硬盤容量;
4) 8個自適應網口,1 個B 碼對時接口;
5) 雙路交直流電源獨立供電;
6) 采集信息吞吐量≥600 條/s;
7) 支持監測對象數量≥200;
相關閱讀:
3月21日,國家電網公司正式授予重慶北碚臺區智能融合終端示范區為國網公司級“5市10縣”能源互聯網示范區,標志著西南首個國網公司級配網能源互聯網示范區在重慶北碚正式建成投運,重慶低壓配電網進入“可觀、可測、可控”發展新階段,用戶將獲得更可靠的供電保障和優質的供電服務。
近幾年,重慶配電自動化建設快速發展,通過中壓配電自動化建設,已初步實現秒級“自愈”,而作為供電末梢的低壓配電網仍像一個“盲盒”。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設備部配電處負責人介紹道:“對低壓配電網實施透明化改造,就像給‘盲盒’開窗。我們可以精準感知低壓配電網各節點運行狀態、獲取海量用戶信息,從而指導生產、營銷人員開展精準搶修等,提升供電服務水平。”
為創建“5市10縣”能源互聯網示范區,國網北碚供電公司在國網重慶電力的統一部署和指導下,接入低壓智能監測單元210個、接入站房環境監測100套,建成10個實用化示范臺區。低壓配電網透明化建設遵循配電物聯網“云管邊端”技術架構,實現與供電服務指揮系統的信息貫通,支撐主動運維、主動檢修、主動搶修。國網重慶電科院搭建了配電物聯網驗證平臺,在現場安裝前對低壓拓撲自動識別、智能電容器監測等22項功能開展詳細測試,提前發現并解決19項問題,大幅壓降了現場調試工期。
“以往,用戶停電后,供電公司人員在收到客戶停電搶修電話后啟動現場搶修;現在,用戶停電后,停電信息實時上送配電自動化主站,并通過供電服務指揮系統自動派發主動搶修工單至搶修人員處,用戶還未發現停電時,供電就已經恢復,大大提升用戶用電滿意度。”國網北碚供電公司運檢部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據悉,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拓展工單驅動應用范圍,還部署上線了高層防火預警、漏保預警、電動汽車有序充電告警等主動檢修工單。供電公司人員根據派發的工單開展現場檢修工作,為用戶在高層火災、極端天氣漏電時提供安全用電保障,同時避免由于電動汽車接入導致的低電壓等問題,提升用戶電壓質量。
下一步,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將認真貫徹落實全面支撐能源互聯網建設和企業數字化工作部署,以提升搶修效率和供電可靠性為目標,持續為新能源接入、新型電力系統發展帶來的新業務形態提供堅強技術保障。(劉志宏張開迪張強戴健黃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