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數據流智能重組,輕松處理分片和亂序數據包。綜合使用模式匹配、異常識別、統計分析、協議分析、行為分析等多種方法綜合檢測種類繁多的攻擊與入侵行為。
支持對幾種常用的應用協議 (HTTP、 FTP、 SMTP、 POP3、 TELNET、 NNTP、IMAP、 DNS、 Rlogin、 RSH、 Yahoo MSG)的數據恢復功能,能夠完全記錄通信的過程與內容并將其回放。此功能對于了解攻擊者的攻擊過程、監控內部網絡中的用戶是否濫用網絡資源、發現未知的攻擊具有很大的作用。
記錄網絡中發生的所有連接和應用,提供完整的網絡審計日志。
相關閱讀:
6月29日,我國首個萬噸級新能源制氫項目——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納日松光伏制氫產業示范項目(以下簡稱“納日松項目”)成功產出氫氣。該項目是三峽集團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考察時強調“要推動傳統能源產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綠色能源”重要講話精神的具體舉措,為打造可復制、可推廣的新能源制氫示范項目探索新路徑,助力內蒙古自治區建設國家重要能源和資源戰略基地。
納日松項目是內蒙古自治區第一批風光制氫一體化示范項目,由中國三峽新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滿世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合資建設。項目利用采煤回填區建設光伏電站,年均發電量約為7.4億千瓦時,其中20%將直接輸送至當地電網,剩余80%用于氫氣生產。項目安裝15套1000Nm3/h(標方每小時)的堿水制氫裝備,年產氫氣約1萬噸、副產氧氣約8萬噸,主要應用于化工和交通領域。
項目位于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納日松鎮,由三峽能源牽頭投資建設。項目包括光伏電站及制氫廠兩部分,其中光伏電站總裝機規模為400兆瓦,年平均發電量為7.4億千瓦時,建成后每年可節約標準煤約23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60萬噸;制氫廠總裝機規模為75兆瓦,包括15臺1000標方每小時的堿性電解槽及1臺1000標方每小時的備用堿性電解槽,生產年利用小時數為8000小時,每年可生產氫氣約1萬噸,副產氧氣8.5萬噸。項目預計于年內實現電站并網及氫能產出。
氫能是打破現有能源領域行業板塊壁壘、實現不同能源形式之間深度融合的關鍵媒介,有助實現交通運輸、工業和建筑等領域大規模深度脫碳。納日松項目將高效、密切結合太陽能與氫能兩大清潔能源,利用太陽能產出的綠電,將水通過電解水裝置分解成氫氣和氧氣,通過探索無污染、零排放的綠電制氫新模式來解決可再生能源高比例并網存在的電力電量平衡與消納這一關鍵問題。
為了保障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納日松項目大規模使用萬安培級IGBT(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電源代替傳統的晶閘管。“這是在全球綠電制氫行業首次大規模使用萬安培級IGBT電源作為堿性電解槽整流電源,可以使規模化制氫對電網更加友好,系統綜合轉化效率更高,對國內制氫電源的技術發展具有引領示范作用。”三峽能源技術經濟中心副研究員季孟波表示。
據了解,該項目是三峽集團在氫能領域的首個項目,致力于氫能生產、儲存、應用等關鍵技術的研發攻關,將為三峽集團綠電制氫規模化、商業化發展積累寶貴經驗,著力推進在氫能領域的“制、輸、用”全鏈條發展。
聯系人:候經理
手機:18963614580